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新园路1号
地铁:乘坐1号线到大剧院站。
提示: 1、如“可否在线选座”为“无”,则本场演出不提供“在线选座”服务,您可以直接点击票价订票。 2、如按价格进行选票,请点击您要购买的票价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无法点击,说明该票价的门票已经售完。 3、因演出票品特殊性,演出前三天不提供票到付款服务,敬请谅解! 4、凡属于深圳音乐厅的演出,喜乐会会员选择“在线购票”,可享受九五折优惠。(票数的有无以“在线选座”为准。) 5、由于票品的特殊性,门票一经售出,恕不退换。
香港戏偶儿童剧——《雪条公主》(国语版) 简介
香港原版引进 王添强老师故事概念编作及制作 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 更符合孩子观赏的儿童剧 更接近欧美最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 更具教育意义与互动性 克服改变 逆境自强 “皮影戏”加“布偶戏” 多种艺术表演 教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收获快乐和梦想! 艺术总监、编剧:王添强 (香港明日戏剧教育机构有限公司) 境内首演执行导演:王文俊 舞美制作监制:罗先林 《雪条公主》首演乃获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处资助制作节目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香港深水埗,在香港工作的爸爸染疾卧病不起,妈妈只能带着小刚来香港照顾爸爸,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全家只靠妈妈检纸皮和废报纸卖钱养家。 小刚在香港没有朋友,平时只能自己一个人玩,他很怀念以前爸爸每次回家,都会给他带爱吃的雪糕,即便是冬天也不例外。现在,一条小小的雪糕对于小刚来说是一种奢望。小刚并没有气馁,他希望通过努力节约零用钱能买到雪糕,找回以前的感觉。 一次小刚因考试成绩非常好,而得到老师之前承诺给他的礼物——雪糕,小刚如愿以偿。当他吃雪糕的时候,雪糕居然自己避开了,神奇的雪糕竟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从此,两人一起看星星,一起玩小缆车,一起玩纸飞机,一起玩耍。小公主还带小刚飞上了天空,看到了许多平时看不到的事物,小公主和小刚成了最好的朋友。 天气开始回暖,小刚爸爸的病情也开始好转,但雪条公主却开始渐渐地融化,小刚怕失去朋友,想把她放回冰箱,但冰箱已经装不下雪条公主了。小刚只能打开冰箱门用扇子把冷气吹向雪条公主,希望她没事,但此时病情刚有好转的爸爸被冷气一吹又咳嗽起来,小刚见爸爸咳嗽就把冰箱关上了,雪条公主又开始难受…… 一个是自己唯一朋友,一个是自己最爱爸爸。小刚如何选择呢?雪条公主后来怎样了呢?
导演的话: 剧中的小刚一直希望得到一条价值六块五毛的雪条,这一刻,你又想得到什么?你会想小刚努力学习,用好成绩来换取吗?还是你会有其他方法?小刚的雪条令他的世界更美丽。你这一刻想得到的东西,又是否会令你的世界更加美丽? 香港小剧场儿童剧的艺术魅力 1.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更符合儿童观赏心理,更具教育实效性 三岁前,大脑发展大约完成百份之六十,小学完成前约达到百分之九十。近年科学界就大脑的研究成果,对了解儿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二至八岁阶段,孩子热爱游戏,喜欢幻想,好奇而纯真,所以游戏、故事、唱游及戏剧公认成为影响他们智力成长的最有力武器。 香港的小剧场儿童剧剧目内容大部分均取材于欧美儿童故事绘本,并融入了“儿童戏剧教育”理念,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更符合孩子的欣赏习惯,更具有教育意义。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表演形式的设计都是以儿童为中心,与孩子近距离接触,让孩子更多的参与互动,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去探求,引起兴趣的同时引发孩子的思考与参与欲,通过戏剧中设定的游戏让孩子模仿和学习。 2. 吸取欧美流行的艺术手法,艺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香港的小剧场儿童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吸取了欧美主流成熟的表现手法,摒弃内地最热门的人偶剧表演形式,抛弃大剧场灯光音响以及背景场景的大制作,转而把注意力更集中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操控灵活;内容题材大都来自欧美儿童故事绘本,内容短小精炼。同时加入布偶、手偶、纸偶等多种戏偶艺术表演。真人与戏偶一起同台演出,运用多种肢体语言及风趣幽默的台词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借助于不同的形式和艺术元素的戏剧打动儿童的心灵。 3. 能更近距离与孩子互动,让孩子与艺术零距离 小剧场儿童剧演出一般都在容纳500人以内的剧场。小剧场儿童剧表演活动空间不大,舞台和观众距离较近,演员能很好的和台下观众互动交流。表演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增强了趣味性,台词风趣幽默,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剧情内容中设定游戏,吸引孩子参与互动,孩子通过思考和动手,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完成了戏剧演出的过程。 艺术总监及编剧 王添强 Simon 联合国教科文属下组织——国际木偶联会首位华人执行委员。二十年来致力推动儿童剧艺、教育戏剧、木偶保存及发展工作。1993年获亚洲文化协会奖学金赴美国考察儿童剧发展;1997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再赴美国考察有关艺术教育及木偶剧艺;1999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全年最佳戏剧工作者奖励,以表扬其对教育戏剧及儿童剧艺术之贡献;肩负中西方木偶艺术界别的桥梁。现为中国木偶皮影学会副会长、香港浸会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顾问及香港浸会大学持续进修学院在职教师学位课程选修科「创作性戏剧」导师。